招投標原本是為了公開透明、降低成本,節約資金,“物美價廉”,但是,“圍標”“串標”屢屢得手,成了普遍現象,這背後“貓膩”多多。從“圍標”“串標”“蘿蔔門檻”到層層轉包滋生權力“掮客”,一些工程建設領域甚至出現畫工當上建造工程師、廚師當上監理工程師、司機當上了安全員的“怪現象”。(4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招投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大宗貨物的買賣、工程建設項目的發包與承包以及服務項目的採購與提供所必須採取的一種交易方式。一方面,招投標有利於提高參與競爭的企業資質,為保障項目質量,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啟動作用;另一方面,招投標流程規定非常清晰,不該出現內幕行為;此外,招投標將有利於政府積極發揮正面調節作用。
  但是,從一些已經案發的案例看,招投標披著各種馬甲,如果不立案查處,很難被人發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竟然滋生了專門吃超投標飯的行當。2013年4月,江西省贛州市曝出一起涉案標的金額高達32.47億元的特大串通投標案。有人從贛州公共資源網上獲知工程招標信息後,以贛州市全市範圍內公開招標的工程項目為目標,通過組織、聯繫和掛靠、借用、收買多家公司對項目實施圍標,大肆進行“串標”犯罪活動,先後在贛州範圍內通過串通投標對58個工程或標段中標,中標金額高達32.47億元,並通過將所中標項目轉賣出去的方式,非法獲利1.2億餘元。這是招投標犯罪的升級模式。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招投標的違法手段並不“深奧”,比如招標方“量身定做”設置門檻實現“蘿蔔招標”;將整體項目“化整為零”,使之達不到法定招標工程規模標準,繼而採取“邀標”方式定標;採取“釣魚”方式,中標方先低價競標成功,再勾結招標方變更工程設計方案或追加工程量,達到牟利目的等。有時,看似有十幾家企業參與投標,實際上僅為一家幕後操縱。有的工程招投標,一家公司往往能“召集”到十多家甚至更多有資質的企業出場相助,並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名下圍標企業的投標報價,一旦中標,利潤高達工程額的20%;一些中介機構則充當權力“掮客”,依靠賣標書、收報名費、咨詢費等牟利。
  也早有業內人士總結出幾種招投標違規的慣用手法,比如陪標,有的公司與某行政部門長期“合作”,業界都明白某工程肯定是被該公司“拿下”,但按規定招投標至少有3家參與,有的公司就會參與競標以符合規定,事後再收取一定的好處費;比如串標,是指投標者之間串通投標,抬高或壓低標價,以及投標者為排擠競爭對手而與招標者相互勾結的行為;比如擠標,是在資格預審中,一些人為有意設置的過高門檻排斥了其他潛在投標人,留下了關係戶;還有泄標,是投標者想方設法找關係弄到標底,為此頻頻“公關”。
  花樣繁多、手段不一、看似迷霧重重的招投標,無論多麼千變萬化,歸根結底都要在項目的成本上露出馬腳露出尾巴,跟市場價格相比,其違法違規之處根本遮掩不住。簡單來看,其天價預算連審計關都過不去,怎麼會讓犯罪分子一直逍遙法外呢?法律上,儘管有《招標投標法》和《政府採購法》,但是這兩部法律竟然產生了“牛欄關貓”的奇效,實在太讓人不可思議了。同屬於規範公共採購行為的法律,一個強調的是分散採購,一個強調政府集中統一採購,“打架”的結果之一,就是招投標亂象不止,社會危害嚴重。
  每一例違法違規的招投標背後,即便沒有事故頻發的悲劇,也一樣會暴露出其他巨大代價,造價高成本大,這種明擺著的犯罪證據,從審計到司法部門,不能熟視無睹置若罔聞。從一定意義上說,大面積的招投標案件沉在水下,跟有關部門不作為、失職瀆職是分不開的。這一點,是不是公開的秘密呢?
  文/朱永傑  (原標題:廚師當上監理工程師,招投標亂象何時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c10dcqo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